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高強度、大量運動前的 心血管風險評估

今年2021年台北馬拉松傳出有5位選手為OHCA狀態(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經急救後已經恢復生命跡象。台灣的運動風氣興盛,每年的單車、長泳與馬拉松賽事,類似的事件一再發生。

在職場打滾多年之後,因健康狀況不佳,開始重拾運動,藉由運動健身與紓壓,從中獲得工作之外的成就感。運動最重要的是定時、定量,持之以恆。平常工作繁忙,許多人是名符其實的假日運動員。

在重拾運動的初期,當達到一項不容易的目標後,自我增強、朋友推坑…又繼續挑戰更高的難度,往往忽略了生理狀況是否適合。運動是為了身體健康,需要理性、冷靜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

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男性超過45歲、女性超過55歲(或停經)、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菸、肥胖等。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的弗萊明罕推估心血管疾病風險程度可計算自己的風險程度。
弗萊明罕推估心血管疾病風險程度https://icare.osha.gov.tw/Evaluation/Framingham.aspx

2021年5月19日 星期三

撲克牌持牌器的製作與應用

玩撲克牌是很好的認知溝通人際互動訓練。最基本的能力需能辨認形狀、顏色、清楚牌局的規則。好的玩家,需有不錯的記憶力,能記住牌友出過那些牌;打牌的過程,透過言語溝通,觀察牌友的表情,判斷牌友的虛實,並運用策略,獲取勝利。

對於身心障學生,同時要動腦筋思考牌機、觀察牌友的反應、與牌友溝通互動另一方面又要持牌與出牌並不容易。玩撲克牌需有很好的手部精細動作與上肢的大動作能力。一手拿好10幾張紙牌,另一手能快速移動、分類相同的花色,又能及時出牌是很困難的。兩手一起洗牌、分牌、翻牌等更是高難度的動作。肢體障礙學生做這些動作原本就不容易;認知障礙學生即使能完成這些動作,一方面要動腦筋,另一方面又要針對牌友做反應,常顯得手忙腳亂,掉牌、被看到牌機的場景一再出現,往往影響到玩牌的心情。

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持牌器降低玩牌的難度,排除手部與上肢持牌的困難,專注在打牌的心智活動與人際互動上。持牌器的構造簡單,可以自行設計製作,要怎麼設計與決定大小規格呢? 

首先,上網去找一下類似的產品(1),參考別人的設計。市面上的持牌器,大致分成扇形持牌器長條形持牌器兩種。扇形持牌器較接近用手持牌的狀態,但是將紙牌放上去與取出來似乎較困難,要仿製也較難。長條形持牌器的構造簡單,容易操作、製作;缺點是較占空間。考量手邊的材料與工具,較容易取得木板(夾板)製作,決定用夾板製作持牌器。 

夾板有不同的厚度,夾板的規格分成一分、兩分、三分、四分、五分與六分厚(2)。考慮到黏貼的堅固性與修邊的方便性,使用四分或是五分厚的夾板是較理想的。目前決定使用5分厚(15mm)的夾板製作長條形持牌器,怎麼決定各部零件的長、寬規格呢? 

首先繪製長條形持牌器」的初步草圖,由兩片「邊條」與一片「底板」組成。決定用木板製作一「長條形凹槽」,將紙牌放入凹槽內,讓紙牌直立,取代手持。量取每張紙牌的大小,紙牌的長與寬是8.8*5.8公分,大約是9*6公分。每副撲克牌總共有54張牌(52張牌加兩張鬼牌),常用的有52張牌,通常是四人一起玩,每人最多持13張牌。實際翻出13張牌,按照花色分類,量取寬度再加上一些空間,大約是36公分(如圖1)

1:用紙牌模擬持牌器的大小規格

紙牌的高度約9公分高,持牌器邊條的高度取3公分高,約佔紙牌直立的1/3與橫立的1/2高度,不會影響紙牌的視覺效果,也利於拿取與放下(如圖1)。持牌器兩邊條的間距影響到紙牌直立的角度放入與拿取紙牌的容易程度,暫不決定間距,先將一塊底板與兩支邊條做出來後,再實際用撲克牌模擬,從而獲取數據,繪製草圖(2)

2:持牌器草圖,各部零件大小的規格與數量:

1.邊條:高XX=3X36X1.5(單位:公分) 2條。

2.底板:長XX=6X36X1.5(單位:公分) 1片。

各部零件很快地做出來,趕快拿來模擬一下不同的邊條間距,對於玩牌的影響。邊條的間距對於紙牌放置與拿取立牌角度紙牌往前倒的影響,測試如下:

1.紙牌放置與拿取:邊條的間距越寬,紙牌越容易放置與拿取,反之越困難。因此,用於身障生,間距不宜太窄(如圖3)

3:邊條的間距與紙牌放置與拿取的模擬。

2.立牌角度:邊條的間距越寬,紙牌後仰的角度越大;反之,越直立。以坐姿玩牌,紙牌直立與後仰,並不影響視覺效果。立牌角度雖不影響視覺效果,影響拿取的容易度。紙牌的角度不宜太直立,也不宜後仰角度太大(4)

4:邊條的間距與立牌角度」的關係。


3.紙牌往前翻:邊條的間距越寬,越容易出現紙牌往前翻倒的情形(例如玩牌時開電風扇,被風吹倒);反之,邊條的間距越窄,紙牌往前翻倒的影響較少。應該可以允許紙牌往前翻倒,但是角度不宜太大,在坐姿仍可以看清楚牌面,且可以很容易翻回後仰的狀況下。




5:邊條的間距與紙牌往前翻」的關係。


經過零件模擬之後,決定取兩邊條相距1公分,邊條與底邊的外邊也留一公分的間距。整體細部的數據規格與3D模擬圖(6)(單位:mm)



6:持牌器的細部規格與3D模擬圖。


將兩條邊條與底板用修邊機修邊,將邊緣修成圓弧形;再用手拋光機,將表面粗糙、尖銳處磨圓滑。將邊條與底板用白膠黏貼,加壓一天之後,作品就完成了,將13張紙牌試放在完成的持牌器上,紙牌後仰的角度與持牌器本身的大小,大致合適(7)

7:持牌器完成圖。

持牌器的寬度36公分,放在桌子上,大小合適,並不妨礙桌面上的其他操作。肢體障礙學生使用持牌器之後,能參與打牌的活動;治療師針對認知障礙學生,運用圖卡進行溝通訓練,使用持牌器放置圖卡,學生很容易看清楚卡片的內容。學生使用36公分寬的持牌器,紙牌的放置、分類、拿取都是很容易的。由於邊條頂端都修成圓弧形,且兩邊條相距1公分,這兩項設計,都適合動作障礙、協調障礙的學生將紙牌放入與取出,即使紙牌向前翻倒,也很容易推回後仰的姿態。


在實務上,要完成一樣職能活動,因缺少某一能力,使用輔具彌補能力的不足,稱為加法(促進)原則」;同時要應付許多狀況,使用輔具取代部分能力,讓大腦專心完成「職能活動」,稱為「減法(替代)原則 

對於肢障學生,因肢體動作的困難,無法玩撲克牌,使用持牌器彌補動作能力的不足,就是「加法原則的運用。對於認知障礙學生打牌時,無法同時應付動腦筋思考牌機,同時觀察牌友的反應、與牌友互動溝通又要持牌與出牌等作業。使用持牌器取代手持牌與運牌的動作,讓大腦專心應付牌機與牌友,這就是減法原則」的運用。

 

玩撲克牌,有手忙腳亂的困擾嗎? 小小的持牌器,簡單、容易製作,解決您的困擾。運用輔具,讓生活增添色彩。

 

 

1:【OO生活輔具】壓克力撲克牌架https://24h.pchome.com.tw/prod/DAAH9F-A9007FZCM?fq=/S/DAAH8S

2:一分是指1/8吋,接近3mm。兩分大約6mm3分大約9mm4分大約12mm5分大約15mm6分大約18mm

自製簡易撲克牌持排器 https://blog.xuite.net/ot.wu/schoolot/16171673





2020年8月4日 星期二

高職啟智類「抬舉搬運訓練課程」之介紹

智能障礙者所從事的工作大多屬於「非技術性勞力密集」工作。很多職種都有抬舉與搬運之職務內容。從學生的能力、職場的職務內容、工作安全的角度,都有必要教導智能障礙學生相關技能,國內卻少有類似的課程。

針對社區就業機會與職教課程進行工作分析,歸納職場搬運操作的共同要素之後,考量學校的資源,設計操作設備與訓練內容。使用固定大小(38.5×47.5×17公分)可互相堆疊之塑膠籃子與沙包做為負重操作之重物。設計七架貨架,每一架有三層層板(85×55公分),最低一層18公分高,第二與第三層層板從50180公分,每10公分一個高度,做為不同高度操作之用。利用平坦空曠地面與棧板做為堆疊操作之用。

職業訓練應著重於體力、耐力之訓練與工作態度的培養,並應以實際操作為主,以六週之教學期程,課程內容與時數配置如下:

1.搬運重物的基本能力(合計6節課):

1)「基本姿勢的維持與變換」(合計2節課)。

2)「抬舉動作訓練」(合計2節課)。

3)「持住與攜行」(合計2節課)。

2.搬運重物的進階技能模擬在倉庫中搬運重物的工作(合計23節課):

1)「堆疊重物」(合計4節課)。

2)「鐵架裝卸貨訓練」(合計9節課)。

3)「調整移動鐵架上的貨物」(合計10節課)。

學生人數大約67人左右最適合,所有的學生一起練習搬運重物的基本能力搬運重物的進階技能則按學習能力分組,改變抬舉之負重、距離、高度與頻率進行操作與負荷之調整。學會正確的技能之後才增加學生的負荷。輕度與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可做到課程要求之技能。重度與極重度的學生,受限於先天的條件,雖然進步有限,在重複的操作中,也明顯地改善本身之感覺動作能力。

2009年 臺灣職能治療學會第28次學術研討會


2020年8月3日 星期一

寫前準備 訓練課程 貫專業合作

一、緣起:
幼稚園階段的課程中,有不少的學習活動是必須用到手部的操作,特別像進食、勞作、繪畫等課程。傳統上,經由老師設計課程,讓幼兒在課堂中,經由教與學的過程,達到學習目標。然而,特殊兒童的操作能力較普通幼兒為差,常常因此影響學習品質。經由職能治療師與特教老師共同合作,設計一系列有趣的感覺動作訓練課程,提升特殊兒童的動作品質,將可以有效提升特殊幼兒的學習品質,達到學習目標。

參與對象是OO特殊學校學前融合班,合計九名學生,年齡介於4歲9個月~5歲11個月。障礙類別分別為一名輕度自閉症;三名輕度認知障礙;兩名中度認知障礙(其中一名原為普通生);一名重度視障生;兩名普幼生。依據職能治療師的評估,本班的特殊生與一名普通生在肢體動作方面,有動作笨拙、反應遲鈍、粗動作與細動作品質不佳等身體運用的問題。

二、理論:
皮亞傑認為兒童認知的發展,可以由「基模」(Scheme)的理論來解釋;簡單的「基模」可以連貫、累積成較複雜的「基模」。兒童在兩歲以前的認知發展稱為「感覺動作期」,透過感覺與動作來認識自身與外界;動作的發展,也是由簡單的動作,發展到複雜的動作。

不成熟的握筆姿勢在運筆時主要運用上肢近端的肌肉,穩定度與協調性都不佳;過渡階段的運筆動作,仍然藉助一部份前臂的肌肉,掌內肌的動作仍不成熟;成熟的握筆姿勢,書寫時掌內肌運用成熟,協調性良好,同時上肢近端的穩定性良好。感覺統合理論認為動作品質不良,乃是缺少執行動作的經驗或身體感覺的回饋不足有關。

「身體運用不良」(somatodyspraxia),是因為個案有「運動計畫能力」(motor planning)與「身體形象」(bodysheme)的問題;欲改善身體運用的問題,必須先建立「身體形象」,同時讓個案有嘗試新動作的機會,提供增進本體感覺回饋的活動,同時把活動的難度,拿捏在做得到與做不到之間,讓個案有「恰好挑戰」(just right challenge)的機會,誘發個案挑戰的動機與建立自信。

五歲半前的幼童,因肌肉骨骼與神經系統尚未成熟,並不鼓勵進行例行性、長時間的書寫活動。「寫前準備」訓練課程依據上述理念設計,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些有阻力的活動,以建立「身體形象」;同時讓幼童有嘗試新動作,執行「運動計畫」的機會,以改善幼童粗、細動作的品質,為將來書寫做準備。

三、方法:
每週進行兩節訓練課程。進行的方式是由職能治療師主導感覺動作訓練,兩位特教老師協同;美勞、繪畫課程由兩位特教老師在教室內進行。

(一)每次訓練課程包括三個部分:
1.暖身階段:包括溜滑板、單腳站、原地跳躍、小狗趴、手部的體操...等。進行15分鐘,主要目的在提升學生的清醒程度、參與度和動作控制能力。
2.活動階段:帶入一些建立「身體形象」、改善「運動計畫」的活動或是功能性的活動,例如剪紙、玩黏土、用曬衣夾夾塑膠粒、樂高積木、划船、推大球...等,大約進行15~25分鐘。
3.結束階段:讓學生自由進行自己喜歡的活動,並利用這段時間針對部分同學加強訓練。

(二)寫前準備訓練課程內容活動處方:
1. 坐姿與趴溜滑板,丟沙包到籃子裡。
2. 單腳站:(1)扶牆、左右腳各10秒(數數1~10),重複兩次(2)放手(3)原地單腳跳躍(4)併腳跳格子(5)單腳跳格子、左右腳各一次
3. 小狗趴(on four,四點著地,膝蓋離地):30秒,數數1~30
4. 小狗趴(on four,四點著地,膝蓋著地):右上肢與左下肢抬起伸直;左上肢與右下肢抬起伸直
5. 在空中畫畫:↓、→、↙、↘、×、○、△、□或1、2、3、4、5、6、7、8、9、0
6. 盤坐:
(1)前臂旋前旋後,手掌拍腿
(2)握放
(3)開合
(4)大拇指與食指、中指、無明指、小指輪流碰-開
(5)兩人一組面對面盤坐,拍手,右手互擊;拍手,左手互擊
(6)照相
(7)照相-前臂翻轉(左手食指對右手大拇指;右手食指對左手大拇指)
(8)拇指與食指走路-前臂無翻轉(左手食指對右手大拇指;右手食指對左手大拇指)
7. 細動作:
(1)指尖捏:撿塑膠粒、細針插板
(2)指側捏:用曬衣夾撿塑膠粒
(3)對掌側捏:木塊、細針插板、樂高積木
(4)使用鱷魚剪剪紙
(5)翻轉棋子
8. 握力與指力訓練:塑膠黏土、樂高積木、撕與貼黏扣帶
9. 粗動作:蹲、高跪、併腳跳、單腳跳、熊爬、划船、走跳相塊、推大球(用3~4個三角錐取出間格距離,八字形)、用腳推大球、原地跳躍30次
10. 感覺輸入:球池、深觸壓覺(小朋友趴在地上,由小朋友滾過其他小朋友)、飛碟鞦韆搖晃、網子鞦韆搖晃、翻滾

(三)活動進行的方式: 
1. 熱身(15分鐘):第1、2(1)、3、6(1)(2)(3)(4)(6)(7)每次上課都會做。
2. 活動內容(15~25分鐘):熱身活動的項目以外的活動,每次輪流做不同的活動
3. 收尾(10~15分鐘):讓學生有自由進行自己喜歡活動的機會;針對部分學生進行走跳箱塊、盪鞦韆..等加強訓練。
4. 不斷地重複活動處方的內容。

四、結果:
期末評估發現大部分幼童,在握筆、運筆、畫畫內容、粗動作與細動作等能力普遍都有進步;透過班級團體的感覺動作訓練,幼童會覺得較有趣,讓幼童有互相模仿、學習的機會,收到相輔相成的效果,有部分學生的自信心增加,參與程度不錯,這是個別抽離的服務方式所沒有的優點。

幼童在校內的學習活動,有很大的比例需要用到粗動作與細動作的操作,像書寫能力即是其中一例。透過專業間進一步的溝通、分工與合作,有助於提升幼童的學習品質。同時,對於教學目標的達成、專業間的學習與成長將有很大的幫助。


2020年1月12日 星期日

特殊需求學生動作機能訓練領域(民國100特殊需求領域課綱)

特殊需求學生動作機能訓練領域(民國100特殊需求領域課綱)

動作能力影響到一個人的生理健康和認知發展,也是一切日常生活的基礎。部分身心障礙學生受到動作能力的限制,影響到生活自理、學習、休閒娛樂,甚至未來的職業生活。故對於身心障礙學生提供動作機能訓練,改善動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站提供動作機能課程領域的教學活動素材,內容不涉及治療性的技巧與手法,希望做為幼教、特殊教育、物理與職能治療等專業,教育訓練之參考。


粗大動作
第一單元:關節活動度
第二單元:維持身體姿勢
第三單元:改變身體姿勢
第四單元:移位
第五單元:平衡
第六單元:校園功能性移行
第七單元:傳遞物品
第八單元:心肺耐力

精細動作
第一單元:手部基本動作
第二單元:雙手協調
第三單元:手指靈活
第四單元:手眼協調
第五單元:功能性操作
第六單元:書寫前運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