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4日 星期二

高職啟智類「抬舉搬運訓練課程」之介紹

智能障礙者所從事的工作大多屬於「非技術性勞力密集」工作。很多職種都有抬舉與搬運之職務內容。從學生的能力、職場的職務內容、工作安全的角度,都有必要教導智能障礙學生相關技能,國內卻少有類似的課程。

針對社區就業機會與職教課程進行工作分析,歸納職場搬運操作的共同要素之後,考量學校的資源,設計操作設備與訓練內容。使用固定大小(38.5×47.5×17公分)可互相堆疊之塑膠籃子與沙包做為負重操作之重物。設計七架貨架,每一架有三層層板(85×55公分),最低一層18公分高,第二與第三層層板從50180公分,每10公分一個高度,做為不同高度操作之用。利用平坦空曠地面與棧板做為堆疊操作之用。

職業訓練應著重於體力、耐力之訓練與工作態度的培養,並應以實際操作為主,以六週之教學期程,課程內容與時數配置如下:

1.搬運重物的基本能力(合計6節課):

1)「基本姿勢的維持與變換」(合計2節課)。

2)「抬舉動作訓練」(合計2節課)。

3)「持住與攜行」(合計2節課)。

2.搬運重物的進階技能模擬在倉庫中搬運重物的工作(合計23節課):

1)「堆疊重物」(合計4節課)。

2)「鐵架裝卸貨訓練」(合計9節課)。

3)「調整移動鐵架上的貨物」(合計10節課)。

學生人數大約67人左右最適合,所有的學生一起練習搬運重物的基本能力搬運重物的進階技能則按學習能力分組,改變抬舉之負重、距離、高度與頻率進行操作與負荷之調整。學會正確的技能之後才增加學生的負荷。輕度與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可做到課程要求之技能。重度與極重度的學生,受限於先天的條件,雖然進步有限,在重複的操作中,也明顯地改善本身之感覺動作能力。

2009年 臺灣職能治療學會第28次學術研討會


2020年8月3日 星期一

寫前準備 訓練課程 貫專業合作

一、緣起:
幼稚園階段的課程中,有不少的學習活動是必須用到手部的操作,特別像進食、勞作、繪畫等課程。傳統上,經由老師設計課程,讓幼兒在課堂中,經由教與學的過程,達到學習目標。然而,特殊兒童的操作能力較普通幼兒為差,常常因此影響學習品質。經由職能治療師與特教老師共同合作,設計一系列有趣的感覺動作訓練課程,提升特殊兒童的動作品質,將可以有效提升特殊幼兒的學習品質,達到學習目標。

參與對象是OO特殊學校學前融合班,合計九名學生,年齡介於4歲9個月~5歲11個月。障礙類別分別為一名輕度自閉症;三名輕度認知障礙;兩名中度認知障礙(其中一名原為普通生);一名重度視障生;兩名普幼生。依據職能治療師的評估,本班的特殊生與一名普通生在肢體動作方面,有動作笨拙、反應遲鈍、粗動作與細動作品質不佳等身體運用的問題。

二、理論:
皮亞傑認為兒童認知的發展,可以由「基模」(Scheme)的理論來解釋;簡單的「基模」可以連貫、累積成較複雜的「基模」。兒童在兩歲以前的認知發展稱為「感覺動作期」,透過感覺與動作來認識自身與外界;動作的發展,也是由簡單的動作,發展到複雜的動作。

不成熟的握筆姿勢在運筆時主要運用上肢近端的肌肉,穩定度與協調性都不佳;過渡階段的運筆動作,仍然藉助一部份前臂的肌肉,掌內肌的動作仍不成熟;成熟的握筆姿勢,書寫時掌內肌運用成熟,協調性良好,同時上肢近端的穩定性良好。感覺統合理論認為動作品質不良,乃是缺少執行動作的經驗或身體感覺的回饋不足有關。

「身體運用不良」(somatodyspraxia),是因為個案有「運動計畫能力」(motor planning)與「身體形象」(bodysheme)的問題;欲改善身體運用的問題,必須先建立「身體形象」,同時讓個案有嘗試新動作的機會,提供增進本體感覺回饋的活動,同時把活動的難度,拿捏在做得到與做不到之間,讓個案有「恰好挑戰」(just right challenge)的機會,誘發個案挑戰的動機與建立自信。

五歲半前的幼童,因肌肉骨骼與神經系統尚未成熟,並不鼓勵進行例行性、長時間的書寫活動。「寫前準備」訓練課程依據上述理念設計,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些有阻力的活動,以建立「身體形象」;同時讓幼童有嘗試新動作,執行「運動計畫」的機會,以改善幼童粗、細動作的品質,為將來書寫做準備。

三、方法:
每週進行兩節訓練課程。進行的方式是由職能治療師主導感覺動作訓練,兩位特教老師協同;美勞、繪畫課程由兩位特教老師在教室內進行。

(一)每次訓練課程包括三個部分:
1.暖身階段:包括溜滑板、單腳站、原地跳躍、小狗趴、手部的體操...等。進行15分鐘,主要目的在提升學生的清醒程度、參與度和動作控制能力。
2.活動階段:帶入一些建立「身體形象」、改善「運動計畫」的活動或是功能性的活動,例如剪紙、玩黏土、用曬衣夾夾塑膠粒、樂高積木、划船、推大球...等,大約進行15~25分鐘。
3.結束階段:讓學生自由進行自己喜歡的活動,並利用這段時間針對部分同學加強訓練。

(二)寫前準備訓練課程內容活動處方:
1. 坐姿與趴溜滑板,丟沙包到籃子裡。
2. 單腳站:(1)扶牆、左右腳各10秒(數數1~10),重複兩次(2)放手(3)原地單腳跳躍(4)併腳跳格子(5)單腳跳格子、左右腳各一次
3. 小狗趴(on four,四點著地,膝蓋離地):30秒,數數1~30
4. 小狗趴(on four,四點著地,膝蓋著地):右上肢與左下肢抬起伸直;左上肢與右下肢抬起伸直
5. 在空中畫畫:↓、→、↙、↘、×、○、△、□或1、2、3、4、5、6、7、8、9、0
6. 盤坐:
(1)前臂旋前旋後,手掌拍腿
(2)握放
(3)開合
(4)大拇指與食指、中指、無明指、小指輪流碰-開
(5)兩人一組面對面盤坐,拍手,右手互擊;拍手,左手互擊
(6)照相
(7)照相-前臂翻轉(左手食指對右手大拇指;右手食指對左手大拇指)
(8)拇指與食指走路-前臂無翻轉(左手食指對右手大拇指;右手食指對左手大拇指)
7. 細動作:
(1)指尖捏:撿塑膠粒、細針插板
(2)指側捏:用曬衣夾撿塑膠粒
(3)對掌側捏:木塊、細針插板、樂高積木
(4)使用鱷魚剪剪紙
(5)翻轉棋子
8. 握力與指力訓練:塑膠黏土、樂高積木、撕與貼黏扣帶
9. 粗動作:蹲、高跪、併腳跳、單腳跳、熊爬、划船、走跳相塊、推大球(用3~4個三角錐取出間格距離,八字形)、用腳推大球、原地跳躍30次
10. 感覺輸入:球池、深觸壓覺(小朋友趴在地上,由小朋友滾過其他小朋友)、飛碟鞦韆搖晃、網子鞦韆搖晃、翻滾

(三)活動進行的方式: 
1. 熱身(15分鐘):第1、2(1)、3、6(1)(2)(3)(4)(6)(7)每次上課都會做。
2. 活動內容(15~25分鐘):熱身活動的項目以外的活動,每次輪流做不同的活動
3. 收尾(10~15分鐘):讓學生有自由進行自己喜歡活動的機會;針對部分學生進行走跳箱塊、盪鞦韆..等加強訓練。
4. 不斷地重複活動處方的內容。

四、結果:
期末評估發現大部分幼童,在握筆、運筆、畫畫內容、粗動作與細動作等能力普遍都有進步;透過班級團體的感覺動作訓練,幼童會覺得較有趣,讓幼童有互相模仿、學習的機會,收到相輔相成的效果,有部分學生的自信心增加,參與程度不錯,這是個別抽離的服務方式所沒有的優點。

幼童在校內的學習活動,有很大的比例需要用到粗動作與細動作的操作,像書寫能力即是其中一例。透過專業間進一步的溝通、分工與合作,有助於提升幼童的學習品質。同時,對於教學目標的達成、專業間的學習與成長將有很大的幫助。


2020年1月12日 星期日

特殊需求學生動作機能訓練領域(民國100特殊需求領域課綱)

特殊需求學生動作機能訓練領域(民國100特殊需求領域課綱)

動作能力影響到一個人的生理健康和認知發展,也是一切日常生活的基礎。部分身心障礙學生受到動作能力的限制,影響到生活自理、學習、休閒娛樂,甚至未來的職業生活。故對於身心障礙學生提供動作機能訓練,改善動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站提供動作機能課程領域的教學活動素材,內容不涉及治療性的技巧與手法,希望做為幼教、特殊教育、物理與職能治療等專業,教育訓練之參考。


粗大動作
第一單元:關節活動度
第二單元:維持身體姿勢
第三單元:改變身體姿勢
第四單元:移位
第五單元:平衡
第六單元:校園功能性移行
第七單元:傳遞物品
第八單元:心肺耐力

精細動作
第一單元:手部基本動作
第二單元:雙手協調
第三單元:手指靈活
第四單元:手眼協調
第五單元:功能性操作
第六單元:書寫前運筆技巧

2019年11月12日 星期二

職務再設計:改進特教生「螺絲代工」站姿工作姿勢之策略


岡山地區是世界有名的扣件(螺絲)生產基地,有非常完整的上、中、下游產業聚落,生產各式各樣的螺絲。部分螺絲產品必須經過噴漆的加工程序,先將螺絲插在鐵盤上,再整批送去噴漆。短的螺絲,可以使用機器將鐵盤插滿螺絲;長的螺絲,必須借助人工將螺絲插入鐵盤。螺絲插鐵盤的作業,稱為「螺絲代工」。
「螺絲代工」的作業簡單、反覆,很適合認知障礙與精神障礙的個案,進行作業治療、產業治療與職業訓練。本校的地理位置恰位於螺絲產業鏈附近,引入「螺絲代工」,做為職業課程的一類職種,已經行之多年。學生在校內進行「螺絲代工」課程,擇優安排到螺絲工廠實習,部分學生畢業後直接留在螺絲工廠工作,或是在家進行「螺絲代工」。本校歷年來「螺絲代工」的教學與職業輔導,因與地區產業相結合,均獲得不錯的成效。
然而,觀察學生進行「螺絲代工」作業時,經常出現彎腰、駝背等不佳的工作姿勢。長時間以彎腰的姿勢,進行「螺絲代工」作業,可能會衍生肩頸痠痛與下背痛等職業傷害。

觀察學生進行「螺絲代工」作業時,主要是用坐姿或站姿進行。本文針對於將鐵盤放置在桌面上,學生以站姿進行「螺絲代工」,出現彎腰作業姿勢檢討改進。
學生出現彎腰的作業姿勢,分析其主要原因為:1.桌面太低:一般桌面高度離地約72公分高,以站立的姿勢進行桌面的作業,工作桌桌面的高度太低,導致學生出現彎腰的作業姿勢。2.進行鐵盤遠端的作業:鐵盤近身區域插滿螺絲之後,彎腰進行鐵盤遠端區域的作業,導致出現彎腰姿勢(如圖1)


1 彎腰的作業姿勢。
針對於解決學生以站姿彎腰進行「螺絲代工」的問題,分成主要策略輔助策略敘述如下:
主要策略為提供工作輔具「螺絲鐵盤托架」,解決站姿作業姿勢不良的問題。「螺絲鐵盤托架」使用15mm厚夾板與PVC塑膠管(6分、水管)做為材料。「螺絲鐵盤托架的夾板,大小規格為720*100*15mm。在夾板兩端、雙邊,距離邊緣約14mm處,鋸有4*4mm的凹槽,每片夾板每一端的兩面各有一條(共兩條),兩端總共有四條,做為PVC管固定、夾住的凹槽。
PVC塑膠管(6),用PVC管剪刀,剪成長25公分(250mm)的管子,用桌鋸鋸出6.5~7mm寬的裂口。將PVC管的裂口,套在夾板兩端的凹槽上,即組合成「螺絲鐵盤托架」的一部片。「螺絲鐵盤托架」由上、下兩部片組成,夾板在中間有15*50mm的開口,兩部片的開口方向相反,讓上、下兩部片的夾板互相卡住,組合起來即能使用(如圖2、圖3)

2兩部片的組合與分離。

3 螺絲鐵盤托架組合圖。


作業前從螺絲鐵盤托架收納架(如圖4)取出「螺絲鐵盤托架」的上、下兩部片(中間開口方向上、下不同),在作業桌上互相套住組合。再將螺絲鐵盤放置在PVC管上端(如圖5)。如果螺絲鐵盤邊緣變形,除變形嚴重需要修理外(用榔頭敲平),通常可以很容易擺進3PVC管。因PVC管有彈性,可將第4PVC管折進鐵盤邊緣內即可使用。


4 螺絲鐵盤托架收納架。
5 螺絲鐵盤套在托架上。
當鐵盤近端插滿螺絲之後,只需握住PVC管,轉動「螺絲鐵盤托架」,將未插螺絲的部位,轉靠近作業者即可。由於螺絲鐵盤套在PVC管上,由略為折彎之PVC管套住鐵盤,當鐵盤插滿螺絲後,欲取出完成之鐵盤,需有一人協助將鐵盤托架木板交叉處壓住,即可向上取出鐵盤(6)。有時,鐵盤上的孔洞被PVC管頂端塞住,影響螺絲插入,須指導學生調整PVC管頂住鐵盤的位置,即可將螺絲補滿孔洞。
待完成作業,只需將鐵盤托架上、下兩部片分開,放回收納架擺放整齊即可。

6 一人協助將鐵盤托架木板交叉處壓住,向上取出鐵盤。
「螺絲鐵盤托架」是針對於站姿出現彎腰作業姿勢進行改進。學生未使用「螺絲鐵盤托架」前,容易出現彎腰、肩關節屈曲與外展的工作姿勢(如圖1)使用「螺絲鐵盤托架」後,腰部姿勢正直,肩關節自然放鬆下垂(如圖7)。且墊高25公分(250mm)高度,適用大多數體型的學生。身高較高或較矮的學生,也很容易依據需要,製作適用的PVC管。
7 使用「螺絲鐵盤托架」腰部挺直。
在實務上,長時間用不當的工作姿勢作業,容易產生疲勞、累積性的傷害。即使是良好的姿勢,仍不建議維持同一工作姿勢太久。
處理站姿彎腰作業姿勢輔助策略:可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站姿工作,另一組坐姿工作。每隔一段時間,分組互換工作姿勢。例如每隔50分鐘,坐姿與站姿工作的學生互換。也可以穿插不同的作業,輪流讓學生將插滿螺絲的鐵盤搬運到推車儲放,或輪流請學生補充空鐵盤、螺絲釘等。讓學生定時休息,按照鐘聲上下課,每工作50分鐘休息10分鐘。

「螺絲鐵盤托架」裝拆簡單、使用容易,能有效解決學生站姿進行「螺絲代工」,出現彎腰姿勢的問題。使用「螺絲鐵盤托架」、分組互換工作姿勢、穿插不同的作業、定時休息等策略,應視為課程安排的一部分。將這些策略融入教學中,並不會額外增加教學的負擔。
運用職務再設計()的方法,將預防職災的概念融入教學中,養成學生良好的工作習慣,降低發生職業傷害的機會,延長學生的工作生涯,讓本校的職業教學更為精緻,更能永續發展。

註:為協助身心障礙者排除工作障礙,以提升工作效能促進就業,所進行之改善職場工作環境、工作設備、工作條件、提供就業所需之輔具及調整工作方法之措施稱為「職務再設計」(身心障礙者職務再設計實施方式及補助準則 第三條)

2019年10月 梓心54期、2019高雄市職能治療師公會年會